黄陂论坛

[人文黄陂] 黄陂城关老三街旧事·续(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5 09: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webp.jpg

黄陂城关的老三街是以大西门为界,大西门外是三街,大西门内是二街,大西门城墙学名叫豫泰门,但老百姓都只认这座城楼为大西门。大西门城楼下的“城门洞”是老三街人最喜爱的场所,城门洞不高,两边都有车辆进出擦出的痕迹,一旦天要下雨,青砖上直滴水。城门洞的地上有独轮洪车展压出的车辙印。城门洞夏天很凉爽,附近的人常搬个竹床来乘凉,乡下来卖菱角、莲蓬、荸荠的,也在这里摆摊。紧邻大西门城墙的一条街叫共和街,共和街全长也只一公里多点吧!从大西门城门口南至滠水堤的五六百米是共和街的主街,中间还有一段是护城河演变成的臭水塘。往北800米外便是杨家园村了。所谓共和街其实是独眼龙进城——半边街,半边是城墙,半边是街。共和街的街道路面很有特色,整条街都是用“码碌古”铺成的。黄陂话把鹅卵石叫“码碌古”,那铺街的鹅卵石每个都在十多斤左右,天一下雨,鹅卵石都被冲洗得发亮,天晴了,在太阳光下闪闪发亮很漂亮。三街的女人们在腌咸菜时,有时会挖出一个码碌古压缸,菜腌好后会主动还原。
那时的老三街既无车水马龙的繁华喧嚣,也非门可罗雀的萧条冷清,它有它的独特风味。它既有小城镇商铺林立的格局,也有乡村大集市农民赶集的规律。每天天刚亮,菜农们会用菜篮、菜筐、菀基,挑着菜进城来卖,从大西门城门洞里依次向外摆,沿城墙根摆成一个大“八”字型,相当于农村的露水集,菜卖完就散摊了。其实三街最热闹的地方不是菜场,而是柴行。

   柴 行  
出大西门往南百米左右,往右拐进去五十米就是柴行,大约小半个足球场大吧,比菜市场早市略迟一点,柴行就开始热闹起来了。这柴是稍远一些的乡村的农民从山上弄来的,说弄比较广义一点,因为有砍的柴,捡的柴,抓(哈)的柴,柴的种类有劈柴、茅草、松针、扎好的把子、丛头(松果),还有木炭、夫炭、板炭等等。那时基本上没有烧煤,家家多用的是有烟囱的土灶,有用缸做的缸灶,所以在做饭时,必须要有一个人专门添柴烧火的。因为卖柴买柴的人员相对集中(没有走街串巷的),时间比较集中,因此柴行最热闹。来卖柴的一行一行地摆着,买柴的穿行其中,讨价还价,推进涌出。柴行里有一个专门负责称秤的先生,姓鲁,因为他脸上有一颗痣,痣上长了一撮长毛,所以全柴行人都叫他鲁毛。鲁毛人长得瘦瘦净净的,脸上总是带着一点狡黠的笑容,身上总背着一杆大秤,秤杆子竖在背后,坪砣挂在秤杆上,垂在胸前,只要买方和卖方讲好了价钱,喊一声:过秤啦!他就过来为双方过秤,很公平,每过一秤收二三分钱的行费。

640.webp (5).jpg

鲁先生为人和善,别人也爱跟他斗散放(开玩笑),大码头的三爹是旧货店的账房先生,和他在一起时调侃他:“人家是卤肉、卤鸡、卤兔、卤顺风,几时看见卤毛的呢?”因“卤”和“鲁”同音,所以这样取笑他,他也只是笑笑而已。其实,鲁毛自己爱斗散放。年少时在石万和家中玩时教唆石家老二拜年时对人说:“恭喜恭喜,恭喜你屁股高头长东西。”结果真的碰巧了,被恭喜的人屁股上长了个疱,石家老二为此还挨了打。


    街 巷 叫 卖  
走街串巷流动叫卖,送货上门,是老三街的一大特色,沿街叫卖的是各式各样的小吃小点,各种各样的日用品应有尽有。那时有一个年龄二十左右的青年人,大家都叫他“小毛”,他是卖早点的,那吆喝声有韵有板有节奏,“油饺,饼子,回火油饺,焦锅盔”。黄陂话油条叫油饺,他手挽一个大篮子,篮子里装满了各式早点,上面用一块布盖着。他这么一吆喝,孩子们就吵着要大人买了,他卖时掀开盖着的布,拿出的早点还是热的。
在沿街叫卖的人中,有一个卖臭干子的,是外地人,他吆喝是河南话:“油炸干子,火炸熄了”,这是因为炸臭干子要用极小的火来炸,这样臭干子既炸得透心又不焦糊。他的臭干子多半是夜间挑出来卖,只要他的臭干子一下锅,四处都充溢着那种能引人流涎的香味,臭得越狠,香得越浓,很多人就是买二块臭干子,喝两口酒,悠然自得。

640.webp (1).jpg

陈家老二是挑着担子卖豆腐脑的,担子一头是专门装做好的豆腐脑的木桶,一头装着有半圆形木架的木桶,上面搁着碗、调羹(小勺子)和白糖瓶子,下面是清水。他挑着担子很小心,如果荡狠了,豆腐脑会“醒”化成水了。他十分小心地挑到大西门城墙根下,歇下担子,亮起嗓子,大喝一声“豆腐脑啊!”那嗓门洪亮,音域宽厚,中气十足的吆喝,特别是豆腐脑啊,最后的那个“啊”,一闪一扬,一转弯,真叫绝了,全三街半条街都能听见。今天回忆起来比郭达卖大米的吆喝声有韵味,有震撼力多了。
小孩子都喜欢喝豆腐脑,很嫩、很滑、很柔和,加上白糖的甜,只要大人给了钱,二分钱一碗是必定要买着喝的。虽说是街头叫卖,但他还是注重卫生的,碗和调羹都在清水里浸泡,拿出来盛豆腐脑之前,必用他的扁铜瓢把豆腐脑上面的水撇到碗中,把碗和调羹都用这开水烫一烫,荡一荡,然后再才盛豆腐脑。所以从卫生角度来讲,基本上算是合格的,再加上那时的孩子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娇贵,所以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食物中毒之类的情况。
在走街串巷叫卖中,有一个特殊行业,特殊的人,那就是卖印泥的黄立武。他手提一个装有印泥的木箱子,里面装着红色的印泥,也不知是怎么弄的,他脸上,手上东一块,西一块,被染红了,像是搽了胭脂。走在街上,用十足的娘娘腔吆喝:“买印色……”,那声音,那身态,那动作都是姨娘味,他给老三街平添了别样的一番风味。
还有挑担子拷(读k`o)白糖的,那是手工打熬的糯米白糖,用一个簸箕装着一个圆盘白糖,别人要买的时候,他有一个铁打的扁平的条形直铲子,一个木把铁头锤子。卖糖的人把铲子按住糖圆盘的边子,用锤子轻轻一敲,一块糖就敲下来了,买多少敲多少。他串街的时候,并不喊不叫不吆喝,用木把槌敲击铁铲子:铛铛铛,铛铛铛,别人就知道是拷白糖的来了。同样不用吆喝的还有卖菜刀的,肩上背一袋打好的菜刀,手上拿两把菜刀,用一把菜刀的刀背敲打另一把菜刀的刀面,发出更清脆的当当声,就会有人来买刀了。类似的还有铜匠挑子,铜匠用一串铜片,大约六、七块串在一起,边走边摇,铜片相撞的声音,便是铜匠的招牌,免去了吆喝。


    毛  伢  
说老三街旧事,有一个人必须写,这是一个小人物,小到他没名没姓,没有户口,只有一个外号:毛伢。但是在老三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以不知道黄陂的县长,不知道城关镇的镇长,但人人都知道他——毛伢。
在寒冬的半夜里,会时不时听到一个外地口音的叫声:老板嘞,我好冷啊!这便是毛伢如同打更的哭叫声,但是没有一丝的恐惧感,甚至连用来吓小孩子都吓不住,“再哭,毛伢来了!”小孩子回一句“我不怕毛伢”。
毛伢身上衣服油脂拉乎,脸上乌眉皂眼,是流浪汉的标志。但是他在大西门城门洞里睡觉后,连一根稻草都要捡起丢走。毛伢属于弱智人,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讲不清楚,但他从来不做如随地大小便之类的脏事。毛伢靠乞讨为生,但他从来不堵门死皮赖脸强讨强要。老三街的任何一家,只要是在吃饭时看见毛伢从门口过,都会给他盛一勺饭夹一点菜,甚至于在三年自然灾害饿肚子时,也要把从牙缝里抠下来的食物给一点点于毛伢,以至于毛伢在三年灾害时奇迹般没有饿死。老三街的人从来不歧视毛伢,甚至有人把儿子寄拜毛伢为干爹,说是好养,这其中便有笔者本人。我的母亲头三胎都是女儿,而且都在一二岁时夭折,到我才是生了男孩,真正是“贵果子”,于是寄拜毛伢为干爹,真的便好养了。一条街上,毛伢有上十个干儿,从没有人嫌弃他,便是笔者今天写这个事,就知没有避嫌之意了。
毛伢也很喜欢小孩子。到过年的时候,他会用讨来的钱买点小鞭炮送给干儿子。记得那时有些小孩在城墙边拉屎拉尿,有一个疯子女人看见了吓唬小孩:我割你的雀雀。小孩被吓得哭,毛伢会挺身而出,口里含糊不清地轰走疯女人,把小孩送回家,所以小孩子都喜欢毛伢。
毛伢的地盘观点很强,他从来不越过大西门,从来不跨入二街,活动地带只限三街。我们三街的孩子们玩头捉末强的游戏,他会站在一旁观看。我们三街的孩子有时会和二街的孩子打群架,那时的群架没有今天的群架那样血腥,就是用些小石头、瓦片互相投掷。毛伢总会为三街的孩子助威,嘴里发出吼吼的声音。
毛伢和三街人的纠结,一直持续到后来的清理阶级队伍。据说清理小组怀疑毛伢是特务,把他遣送回原藉了,但是毛伢一句完整话都不会讲,哪里交待得出原藉呢?至于说他是特务,毛伢刺探得到的情报最多是哪家的小孩爱哭夜,哪家的夫妻爱吵架罢了,这情报又有何价值呢?从那时起,毛伢就永远消失了。


     徐 糖 人  
扁担一头挑的糖人架,一头挑的木坐凳,到了学校门口或市场把担子一放,把糖人架中的小铁炉的炭点着,把糖加点热,那一格一种颜色的糖就烤得有点软了,然后他就把糖分别揪出点,做成各种型态的糖人。他就是小孩子十分喜欢的糖人。制作糖人的糖人,我们都这么叫他。听说他姓徐,人长得干瘦干瘦的,衣服穿得干净干净的。他做的小件是鸡子、鸭子什么的,大一点的糖人是孙悟空、猪八戒,最大的糖件是板龙、板狮,做得十分好看,特别是板狮,狮子的威武、灵俏竟做得那么逼真,狮子的两只耳朵用细钢丝顶着,一闪一闪的,有时得到,爱不释手。

640.webp (2).jpg

徐糖人的糖人是用摸彩的方式来卖的,他用一口“布袋”,内里用白果写着头彩、二彩、三彩及白彩等筹码,花上三分钱,你就可以摸 一个,摸着白彩,揪一点糖,三彩是小鸡、小鸭,二彩是悟空、八戒,摸着了头彩,即是板龙、板狮。我总想摸头彩,却总难摸得着。我们有个小伙伴鬼得很,他总是摸到头彩,后来他告诉我们一个秘密:在摸彩之前,必须叫糖人徐把头彩给我们看一看,摸一摸,才丢进去,证明袋子内有头彩。奥妙就在这摸一摸上,小伙伴手上先沾一点糖泥,乘摸头彩时粘在头彩上,然后一摸即中。这样,我们几个小家伙几手都摸到了头彩。但这件事引起了徐糖人的怀疑,很快他就破获了这个作弊的把戏。我们摸过头彩后,他接过白果放进嘴里含湿,然后用布抹干净,再丢进去。我们的头彩梦也就破灭了。

640.webp (3).jpg

      叙 乐 茶 馆  
叙乐茶馆在大西门外老三街的康乐街,茶馆占地面积不大,大约四间屋,茶馆内中间放置几张方桌,靠墙有一排躺椅,躺椅旁放置茶几。后门外搭了一间简易边房(小屋),内设一炭火炉,每天清晨,最早让人们闻到一股烟味的,便是茶馆的杂工在生炉子了。这便是茶馆的规模了。
茶馆每天约九至十点开门,早上人们还要忙生活,卖菜的卖菜,卖米的卖柴的都是趁着早集赶忙把活计都做了,然后才往茶馆来,泡上一壶茶,边喝边与茶友聊天,乡下来的抽上一袋旱烟,时尚的抽的“圆球、经济、大公鸡”香烟,吞云吐雾,其乐无穷。茶馆里时不时有走街串巷叫卖小吃早点的,如李腊苟的油饺(条)、饼子、回火油饺(条)、焦锅盔。茶客们最喜欢吃的还是邓咳马卖的狗脚筋,那是用面粉做的如狗脚印般梅花样的面点,在壁炉里烤得焦黄焦黄的,花二分钱买一个边掰边吃,边品香茶,优哉游哉,好不自在。那时虽然很穷,但有的人能尽量地找一点乐趣喜好。
到茶馆来消遣的人,多数还是有点文化、有点闲情逸致的人。过去黄陂土话形容那些假正经假斯文的人是杈鸡佬坐茶馆。这就是说,像杈鸡偷狗之类是不配坐茶馆的,但也有些游手好闲、二流子混混,无所事事的,也到茶馆消磨岁月。叙乐茶馆生意还算不错,偶尔还有鼓书游方艺人来茶馆唱上一二节小段,如胡瞎子、乐跛子都是常客。他们到茶馆来一般都不收费,老板为他沏上一壶茶,拿两个大烧饼就可以了。
在茶馆的柱子上和墙上都用红、绿纸写上“莫谈国事”。来茶馆的茶客、商户谈谈生意;农村的谈谈收成;三两好友谈谈友情。东家长,西家短,天南地北,随心所欲,无所顾忌,随心而想,随口而说。但是在老三街的叙乐茶馆却发生过与国事、国家息息相关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山上的人”(这是老百姓对gc领导的新四军的称呼)经常来到叙乐茶馆坐坐喝茶,在这里可以探听到很多消息,了解到很多敌情动况,一般是下午来,喝完茶后出小西门,沿十八口塘,往王家河方向走去。
有一次叙乐茶馆来了一个不同导常的人——新五师的负责人李先念。他亲自到叙乐茶馆来喝茶,当然也是来侦察,结果被一个姓肖的汉奸去告了密,这个姓肖的是个二流子,东窜西跳,消息灵通,日本宪兵队接到告密,前往茶馆捉人,幸亏在日伪中有我们的卧底,先一步到茶馆报了信,李先念前一步走,宪兵队后一步到,扑了空。
新五师为了铲除汉奸,侦察到这个姓肖的汉奸家住肖家咀,在滠水河东任家大湾旁,他不仅是告密投敌,而且在家乡依仗日本人势力,强占民女,无恶不作,他也爱坐茶馆。那天山上的人在茶馆盯上了他,喝完茶后,他往任家大湾走,山上的人跟上了他,到了河边沙滩旁,山上的人赶上几步,说你是肖唆唆吗?肖说是的,有么事?山上的人掏出手枪说:今天我代表人民判处你死刑,说完对着他连开三枪,处死了这个穷凶极恶的走狗汉奸。
叙乐茶馆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解放初期,黄陂有个民间鼓书队,有些艺人结伴流动说书。一次鼓书队的老徐、老曹和老杨三人(注:都是真人真事名隐去)到叙乐茶馆为茶客们说了三个小段子,老板一时高兴,就破例给了他们一元钱。三人出来后每人分了三角三分钱,还多出一分钱,怎么办?三人一合计,旁边有个卖香烟的,圆球牌香烟二角钱一盒,那时拆另卖正好一分钱一根,买烟抽。于是就买了一根香烟,点烟前,老徐说,丑话说在前头,这根烟一人一口过,谁也不能猛嘬(读削),那要对得人住唉。最后这根烟在互相监督下,一人嘬一口,一直抽到烟头烧痛了手指才丢。老三街的叙乐茶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黄陂人过去虽然贫困,但对生活的态度是乐观的,是积极的,也反映了黄陂人对gc是拥护的,是热爱的,是有民族骨气的。
注:这两个故事是最近我为了写老三街,特恭请了几位八十多和七十好几的老三街的老人聚会座谈时,吴南生和谭仕国老人告诉我的。他们都是八十开外的人,要不是写老三街,再隔几年,这两个故事就永远不为人知了。


  那个年代的童趣  
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电影,孩子们玩什么?有没有孩提时代的乐趣?现在回忆起来,其实还是有的。
小点的时刻,还服大人管,经常几个小的坐在一排,把腿弓伸出来,由母亲或大点的孩子用手点我们的膝盖唱:“推,推,推六角,六六花红六六角。不落南,不落北,北乡弟弟种荞麦;荞麦开花一片白,茄子开花紫红色。金簸箕,银簸箕,哪个的臭脚拿过去。”这样点到谁的腿,那只腿就退出继续的游戏,只到最后胜利的那只腿,是谁的就算谁赢了。
再就是有时晚上,几个人一起在街上走,边走边唱:“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提笆篓;笆篓破,摘菱角,菱角尖,杵上天,天又高,搭把刀,刀又快,好切菜,菜又甜,好过年,年一过,好推货,货一推,好抱鸡,鸡一抱,好修庙,庙一修,好打揪,揪一打,好跑马,马一跑,好烧窑,窑一烧,日头出了丈把高。”没有音乐,没有调,却反复唱,越唱越起劲。



有一种击掌的游戏是这样唱的: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学打铁。还有一种唱法是:麻雀麻雀咕噜滚,滚到河边“屋”(淹)了颈;大哥大哥去买粉,买的粉,不会搽,大哥哥去买麻;买的麻,不会搓,大哥大哥去买锅;买的锅,不会煮,大哥哥去买鼓;买的鼓,不会敲,大哥大哥去买刀;买的刀,不会切,大哥大哥去买篾;买的篾,不会编,大哥大哥去买烟;买的烟,不会点,大哥大哥去买碱;买的碱,不会洗,大哥大哥去买米;买的米,不会吃,大哥大哥去买笔……有时唱着唱着,因为太长了后面就忘记了。
到了大一点的时候,就是我们飞天神王的时候了,天一擦黑,就有哪个小子在外面“招魂”了。“细伢们出来玩,莫在屋里打皮寒”,接到了这道信息,我们这帮毛头小子就蠢蠢欲动了。母亲在一旁必然要数落:“又去野,把鞋都去跑破了”,有的小子急忙说“那我把鞋脱了,打赤脚去”,母亲又必然喝道:“穿上,不穿鞋,脚不踢破了。”当我们陆续在城墙边聚齐后,玩的游戏有几种:如果是天冷时,就在城墙下挤油。人分两路往中间挤,挤出来又从后面重新开挤,边挤边唱:挤油挤油干嘞,越挤越好玩嘞!但玩了这个游戏,回家必然挨骂,因为把衣服都磨白了,磨破了。再有一种玩法是人分两队,强弱搭配,一方派出一个小子,把一只脚架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用架起的膝盖互相攻。刚出场则由一方唱:天上雾雾神,地上闯麻城,麻城闯不开,独要××来。往往是赶最弱的挑(攻败了的就成了胜方的俘虏),而失去一名队员的一方,下轮占主动,又来点破对方最弱的,所以攻来攻去,两队人员总是不相上下,从没有全军覆没的结果。
而晚上最激烈最刺激的玩法是“头捉末强”,我也只想在叙述这个游戏中讲讲我们当年的玩伴。我们一方是杜家的汉涛,个子比较大,人也敢冲敢闯,所以总为我方的头头;另一方是冯秀山家的大黑子,聪明机智,总爱当另一方的头头。我们这一队有刘裁缝家的祥祥,谌家的咬脐,雷保健家的伯生和维维弟兄俩。另一方有陈税务家的饼清,张家百货铺的小黑子,冯家的菊生,陈家的胜利等。游戏开始由两方头头划头:先出锤,后出叉,三量两管金叉。划得头的一方是头捉,划输的一方为末强,即为强盗,由头捉方来捕捉,捉得的俘虏押在大本营,强方必须来救,捉方设好埋伏,将救的一网打尽。这个游戏一开始,那可是跑得满街尘土飞扬,跑的跑,捉的捉,激烈非凡。玩伴中,一是陈家的饼清最凶猛,救同伴不顾一切地冲;而我们这方的小子,最机灵最聪明的当数雷家的维维,小时候就长得很漂亮,是典型的英俊少年,总是他利用地形隐蔽,把饼清擒住。这就是在那个什么玩具和场所都没有的年代,我们也能玩得风生水起,快乐逍遥!
这里有点遗憾伤感的是,那个最聪明英俊的小小少年雷家维维后来和哥哥下放农村,有一年春节前赶回家过年时,搭农民的手扶拖拉机车翻了,兄弟二人都甩到车下,哥哥忍着伤痛给维维做人工呼吸,但最近没有救回维维的命。每当想起维维的模样,总忍不住泪眼潮潮的。

640.webp (4).jpg

作者简介:
胡中裕,1946年出生,黄陂前川街人,黄陂区文联副主席。区曲艺家协会主席,黄陂方言代言人。多年来,在黄陂群众文化和黄陂区曲艺事业中辛勤耕耘,创作一大批紧扣时代脉搏,紧跟中央部署,紧连黄陂实际,紧贴群众心扉的曲艺作品。并将作品搬上舞台,在黄陂的各街、乡镇、场为群众演出,为党的方针、政策作宣传。其代表作湖北大鼓《信义兄弟》荣获2013年全国网络春晚“十佳节目”;小品“农家新风”荣获武汉市首届人口文化节一等奖;湖北小曲“木兰颂”荣获湖北省百花书会一等奖;还有一些作品荣获其它奖项。

来源:黄陂区文联 本帖最后由 无陂不成镇 于 2018-6-15 09:50 编辑

发表于 2018-6-15 10: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的黄陂往事写得真好有些还记得,您这篇文章唤醒了深处的记忆。希望能再看到您的文章
发表于 2018-6-15 10: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不只是记录,已经是散文了。淡淡的文字,缓缓的描述,却洋溢着浓浓的乡情和历史味儿,说实话,写的真好。
发表于 2018-6-15 10:41: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虽未经历却觉得多少情能感觉到
发表于 2018-6-15 15: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小孩不听大人话,大人吓唬小孩:毛伢来了,毛伢要把你捉去的!一直不晓得毛伢是何物?长毛的,肯定是厉害的野人! 本帖最后由 翰林大学士 于 2018-6-15 15:26 编辑

发表于 2018-6-15 15: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翰林大学士 发表于 2018-6-15 15:20
小时候,小孩不听大人话,大人吓唬小孩:毛伢来了,毛伢要把你捉去的!一直不晓得毛伢是何物?长毛的,肯定 ...

可能是妈虎子的讹音。
发表于 2018-6-15 16: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0 06:43: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汁土味接地气
发表于 2018-6-20 06:44: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汁土味接地气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手机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