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论坛

[人文黄陂] 黄陂诗人绿原与胡风

[复制链接] 3
回复
1856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4 10:36: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绿原与胡风
摘自名人的往事与人脉


 
  绿原,本名刘仁甫,1922年出生在湖北省黄陂县。其父是个手工业者,依靠照相和制作竹篁工艺品为生。绿原两岁时,父亲去世,13岁时母亲病故。人生的遭际并没有消蚀绿原的志气,尤其是当年燃起的抗日烽火,更是激荡着他的心。1939年他写了一首宣传抗日的诗歌,贸然地投给武汉出版的《七月》杂志。

  他的这首习作写得水平有限,还带有模仿的痕迹,投寄出去之后,并没有抱什么发表的希望,可是他竟然收到一份署名“七月社”的回信,信中指出他的诗作有些概念化,缺乏生活的气息,还没有提炼成诗。最后还鼓励他“写出更成熟的作品”。当时他还不知道给他回信的编辑是《七月》的主编胡风。在以后的多次书信联系中,他才发现给他回信的总是那种十分熟悉的字体,因而断定这位编辑就是主编胡风。

  1942年胡风着手编辑《七月诗丛》,入选者都是《七月》的撰稿人,如田间、天蓝、鲁藜、阿垄、邹荻帆、冀汸等人。当时,绿原正在西迁重庆的复旦大学外文系读书。有一天,同在复旦大学读书的邹荻帆找到绿原,将胡风写给他的信给绿原看。信中提到:绿原先生也向《七月》投过稿,现在他的诗成熟了,希望他也编选一本诗集,列入《七月文丛》。胡风的重视与奖掖使得绿原激动万分,随即选编了一本诗集《童话》寄给远在桂林的胡风先生。

  第二年胡风来到重庆,绿原才有机会与胡风见面。胡风在重庆期间,他们的联系逐渐多了起来,但谈论的大都是一些家常话。1944年绿原和几个同学被征召,为来华参战的美军当翻译。经过受训后却被分配到“中美合作所”。绿原拿不准主意去不去,就找到胡风商议。胡风对“中美合作所”不了解,就建议他别去,并帮助绿原在川北的岳池县找到一个教书的职位。

  1947年夏天以后,胡风来到上海,着手编辑《七月文丛》和《七月诗丛》的第二辑,收入了绿原的第二本诗集《又是一个起点》和第三本诗集《集合》。

  1954年,胡风撰写了《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即三十万言书),由此引发了对胡风的“我们必须战斗”的批判。到1955年1月,胡风决定检讨自己的错误,但胡风经常头痛,纷乱的头绪需要整治,错误思想的脉络需要梳理,只得求助于朋友,于是绿原、路翎帮助胡风分析错误,提高认识,最后由胡风自己整理成文,写出了《我的自我批判》。此后随着批判胡风运动的深入开展,绿原也于1955年7月14日受到株连审查,被捕入狱。直到1962年6月5日才获得“免于起诉”的处理,安排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译所工作。1980年3月胡风从成都来北京治病时,绿原和胡风才在相别25年之后得以重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18-1-14 16:06:34 | 只看该作者
绿原是一位跨越了中国现代、当代两个文学史阶段的诗人,独具特色和魅力翻译家,也是老评论家和编辑家。曾荣膺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金环奖"、鲁迅文学奖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中国当代诗魂金奖"、首届"中坤国际诗歌翻译奖"等。代表作为《憎恨》。 本帖最后由 德德 于 2018-1-14 16:07 编辑

3#
发表于 2018-1-14 16:09:11 | 只看该作者
憎恨

不问红花是怎样请红雀欢呼著繁星开了
不问月光是怎样敲著我的窗
不问风和野火是怎样向远夜唱起歌……

好久好久
这日子
没有诗。

不是没有诗呵
是诗人的竖琴
被谁敲碎在桥边
五线谱被谁揉成草发了。

杀死那些专门虐待青色谷粒的蝗虫吧
没有晚祷!
愈不流泪的
愈不需要十字架;
血流得愈多
颜色愈是深沉的。

不是要写诗
要写一部革命史啊!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手机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