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论坛

[人文黄陂] 回忆当年在黄陂一中读书时经历的大办钢铁运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9 16: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九五八年,那是个“一天等于二十年”的狂热年代。历史偏离了它应有的轨道,“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席卷了华夏文明。在“以钢为纲”的号召下,“全民动员,大办钢铁”的群众运动,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轰轰烈烈、如火如荼。不需要科学设计,不需要专业人员指导,人们发挥着各自的“聪明才智”,建起了各式各样的“土高炉”用来“炼铁炼钢”。一时间,到处黑烟滚滚,“铁水”翻腾。
       那时我在黄陂一中读书。当年的黄陂一中,随着城市的变迁,原来的校址现在已经改为区实验中学了,除了那座已经重新装修粉饰的办公楼还依稀保留着当年的模样,其他的建筑物早已不复存在。记得当时进校门不远处,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那是过去县衙的鼓楼,被用作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馆后面一座庄严肃穆的三层楼是学校办公楼;六排红砖红瓦的教室,整整齐齐,宽敞明亮,按初一到高三的顺序,依次从校园最后排到最前,高三教室的前面就是学校的围墙;学校还有当时看来还算大的操场、乒乓球室、实验室、医务室……,算是设施齐全的了。
      在全民大办钢铁的运动中,我们校园里也神话般地竖起了一排碉堡似的“炼钢炉”。教书的、读书的统统摇身一变,个个都成了“炼钢工人”,人人都肩负起“超英赶美”的神圣使命。炼钢需要燃料,人们到附近的郊外或山上,挖树砍草;有的地方甚至还动员群众献出家中的木料,拆下不用的门窗作为炼钢的燃料;炼钢还需要原材料,于是,全党全民总动员,家家户户献废铁。我们也走出校门,在县城里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收购废钢旧铁;凡是粘上“铁"字的都一律全收,什么铁锅、锅铲、铁窗、铁锁、铁钳、铁栅栏、铁门栓,甚至连秤砣、秤钩也不放过,翻箱倒柜地找出来,都要拿去“喂”小高炉。尽管对地质学一无所知,我们还是满怀信心地跑到几十里外的山上去寻找“铁矿”;尽管我们理所当然地无功而返,但是却没有动摇我们“大办钢铁”的雄心壮志!后来,又不知是谁的重大发现,说是在河砂里可以淘得到“铁砂”,而“铁砂”可以用来炼铁、炼钢!于是在县河边就出现了男女老少洗铁沙的动人场面。我们也拿着洗脸盆,嘻嘻哈哈地蜂拥着到河里淘“铁砂”。大家赤着脚,站到沙滩上或站在水里,把砂子一把把捧进脸盆,然后放在河水中反复晃来荡去,覆盖在上面的粗沙粒便逐渐随水漂走,就这样几经漂选,最后也会在盆子里沉淀一点黑糊糊的砂子,于是大家便欢呼雀跃起来:淘到铁砂了,淘到铁砂了……。然后兴高采烈地回到学校,把这宝贵的铁砂倒进高炉,我们的土高炉就是这样“兼容并收”。一番折腾之后,“高炉”终于开炉了。待“铁水”冷却后一看,这哪里是什么“钢铁”啊,都是一坨坨似铁非铁的土疙瘩!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敲锣打鼓,高举红旗,煞有其事地向上级报喜: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学校师生炼出了“争气钢”……云云。
]
发表于 2017-9-9 18: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说来,先生有近80高龄。那时的一个中学生,是实打实的文化人。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10:2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零仃洋 于 2017-9-10 16:52 编辑

谢谢“黄陂老哥”。老朽1957年初进一中读书,乃一12岁的翩翩少年。光阴荏苒,整整一个花甲子过去,而今已逾古稀矣!当年的一中,有初中也有高中。在一中读书六年,奠下了较好的文化基础。师恩校恩均不能忘,每每路过如今的实验中学,仰望那硕果仅存的古朴的老一中教学楼,回忆当年的校园生活,还是情不能已。
发表于 2017-9-21 22: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一中老三届的只要是在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都算功成名就的了
发表于 2017-9-21 22: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零仃洋兄发帖,感觉亲近!那时犯的“跑步奔向共产主义”,“工业、农业放卫星”“力争尽快超英赶美”的“幼稚病”、“狂躁症”,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的历史教训,但也不能完全否定——中华民族希望进步、希望早日赶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良好愿望。值得吸取的教训应该是:凡事要先办好“试点”,要按科学规律办事,不可盲目“一窝蜂”地“跟风上马”,瞎吹牛只会吹死自己人,祸国殃民!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4 11: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铭志兄言之有理。谢谢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手机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