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论坛

[人文黄陂] 黄陂泥塑发展过程中的贵人-香港著名雕塑家朱达诚

[复制链接] 6
回复
1356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9 13:57: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陂那些年 于 2017-1-20 11:07 编辑

朱达诚 简介

1942年出生于湖北武汉的朱达诚,从小酷爱美术。他196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1978年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1984年,朱达诚与家人一起移居香港。到香港后,朱大师先后为很多人物造过像,其中包括一些众所周知的知名人物,如孙中山、李小龙、霍英东、遮打爵士等;也包括一些让人感动的普通人,如7名SARS英雄等。

机缘巧合学习雕塑艺术

自小就喜爱画画的朱达诚,中学时常常为班级画板报,老师的赞扬更加激发了他对于绘画的浓厚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到处作画。1957年,湖北艺师附中班招收美术专业的学生,虽然名额不多,朱达诚仍然凭借他过人的绘画天赋顺利考入,一学就是八年。

三年附中重在打基础,油画、版画、国画课堂上样样涉猎。附中毕业后,大学班开始分专业招生,雕塑系由于辛苦又没出路,鲜少有人报名。作为学习委员的朱达诚,本来报了油画系,在老师的动员之下,带头改报雕塑系。雕塑系刚刚创办不久,在恩师张纯武的点拨之下,朱达诚发觉雕塑大有可为,开始热爱这门艺术,潜心钻研。

五年大学毕业后,朱达诚留校任教,他成长的那个年代,青年要上山下乡,朱达诚也随同事一起来到湖北恩施山区,下乡劳动,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一年结束后,朱达诚回到学校,中国社会正发生剧变,但他只是坚持自己的雕塑创作,因此总有机会接到一些雕塑工作。武汉江滩的防汛纪念碑、农民运动讲习所中毛泽东年轻时候的塑像,都有朱达诚参与创作。

黄陂县掀起「泥土革命」

1973年,朱达诚来到武汉郊区的黄陂县,闲来技痒拿起地里的红黏土捏起泥人,黄陂县文化馆馆长是一个「泥塑美术迷」,邀请朱达诚到文化馆办农民雕塑班,农民见他把玩着泥土瞬间变出不同造型,都十分认真地向他学艺。自此,一场「泥土革命」悄然兴起。

在朱达诚看来,艺术不见得是象牙塔,而要让人民喜闻乐见。「农民和我都是跟泥土打交道的。早上我跟农民大哥下田种植,晚上他们倒过来请教我泥塑。」农民虽然没有美术功底,却很快就可以捏出不同表情的小泥人来。

黄陂县的领导都是爱雕塑之人,得知县里有个雕塑学习班,顺势找下属编剧本,请农民把家史、村史和文革样板戏内容等变成泥雕,栩栩如生,到各处巡展,起到了极好的宣传作用。

这种破天荒的宣传手法引发了关注。新华社派人来考察、中央美院派教授来学习、《人民日报》将事迹登在头版,黄陂县一举变身成为「改造」样板的明星,培养出来的农民泥塑作者逾四百人,创作作品上万件,而朱达诚顺理成章成为艺术英雄。1974年,《黄陂县农民泥塑展览》克服运输等重重困难,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尽管朱达诚由于筹备展览长期劳累突发神经瘤,未能亲自到展览现场,但他和学生的泥塑作品依然如期呈现在全国参观者的面前。

文革结束后大学重新招生,朱达诚如愿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他的农民学生经过多年训练,也很容易就考上雕塑系,湖北美院、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术学校、四川美院等等都录取了不少农民艺术家,如今湖北美术馆的馆长也是当年朱达诚在黄陂教过的学生。

1.jpg (17.19 KB, 下载次数: 69)

1.jpg

2.jpg (18.75 KB, 下载次数: 59)

2.jpg

3.jpg (63.84 KB, 下载次数: 66)

3.jpg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13:58:15 | 只看该作者
屡次为孙中山造像

朱达诚从事雕塑创作这么多年,塑造的人物不计其数。而塑过最多的,要数孙中山先生。他曾经五次为不同时期的孙中山雕像,希望人们能从雕塑上,感受到先生的精神。

五个孙中山雕像,三个为香港而造,两个落户夏威夷,其造型由13岁的少年至蓄了胡子的壮年。朱达诚说,无论哪个造型,都不是静止的。「孙中山先生坚守信念,一生都在为革命奔波,所以全部设计都是行动中的。」行动派的孙中山,留下的是震撼人心的信念: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朱达诚努力揣摩其情操,结合照片,雕塑更突出了孙中山先生的神韵和风采。

香港历史博物馆伫立的孙中山像,是孙中山年少时期求学时的形象。博物馆丁新豹馆长提供了一张十分珍贵的由宋庆龄捐出的中山先生年轻时的照片给朱达诚做参考。在朱达诚的设计中,孙中山先生身穿长衫,怀抱一本线装书和一本西方厚本书,寓意其学贯中西,也暗合香港乃中西文化交融的中心,面部更是把平面照片充分立体化,将中山先生年少时的英俊与神韵还原得淋漓尽致。

中山公园的雕像,依据原来的图片,中山先生站立的双脚是比较平衡的,但是朱达诚略加改动,让衣服飘起来,双脚一前一后。放在公园的像,面庞是向西的,当夕阳西下阳光普照之时,有一种动人的气魄,这样更加强了人物的形态及神情,表现出孙中山是革命大时代风雨中人物的形象。

小龙雕像彰显时代精神

为香港打造中山造像之后,朱达诚再受文化博物馆委托,制作李小龙巨像,一座为纪念李小龙逝世四十周年的像,有很特别的意义。朱达诚接下如此重任后,开始苦心思索要将怎样的李小龙呈现给世界。

经过长时间思考,他不断翻看李小龙所有电影作品。「不是看电影,而是看镜头,一个多月我逐个看李小龙的一举一动,每个表情,文戏武戏以及小动作,捕捉他的神韵。」最后,朱达诚选择了李小龙极具代表性的侧踢形象作为巨像的造型。其后,他把草稿造型带到由李小龙徒弟开设的「振藩国术馆」,请李小龙的弟子重新展现一次雕塑造型,从不同角度记录肌理、衣服褶皱等细节。

朱达诚称,单单每年怀李小龙的旧,并没有多大意思,必须让他的精神「复活」,才能使得「龙」思想代代相传。

近年来,除准确重塑人物形象之外,朱达诚也常常在雕塑创作中做出创新尝试,材料由石膏、玻璃钢等延伸到木头、石头,也运用各种抽象的有机形体,创作出蕴藏丰富意象符号的作品,内涵游走于中国神话及哲学之间。

由一堆散泥开始,最后塑造成一个立体,能表现出人物的神韵,需要的是长时间对铜雕艺术的坚持和钻研,以及耐心细致的敏锐观察力。朱达诚说,学雕塑比绘画难,它涉及三度空间,但是注意观察,就会塑造好,每个人都有艺术天分,而艺术与生活分不开。
3#
发表于 2017-1-19 18:43:18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大余湾看到过泥塑
4#
发表于 2017-1-20 00:51:11 | 只看该作者
好人又送来了黄陂的人文好贴,拜读,诚服,欣喜!
5#
发表于 2017-1-20 06:51:04 | 只看该作者
望泥塑在黄陂发扬光大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0 11:0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陂那些年 于 2017-1-20 11:19 编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2a365f80102vmpk.html
喝水不忘挖井人
7#
发表于 2017-1-20 23:11:03 | 只看该作者
黄陂那些年 发表于 2017-1-20 11:0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2a365f80102vmpk.html
喝水不忘挖井人

翻开页面拜读了——珍贵的故乡地域历史,光辉的人文一页!我想起了看山东农民剪纸,想起了那年到陕西户县参观农民画……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手机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