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论坛

[黄陂方言] 也说黄陂方言——回复《[黄陂方言] 解析“多谢废黎”与“劳挽嗯朗嘎”(2)》

  [复制链接] 6
回复
1807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7 06:2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铭志 于 2017-1-7 21:24 编辑

也说黄陂方言——回复《[黄陂方言] 解析“多谢废黎”与“劳挽嗯朗嘎”(2)》

      “多谢废黎”、“劳挽嗯朗嘎” 二语字面已经有误,何能准确解释?

      其一应该书写为“多谢费力”,意思是“感谢你费心费力”,因为黄陂故人多用自己做的土特产品,如糍粑豆丝和自己养鸡生的鸡蛋作为礼品互相赠送,这些都是劳动产品,是费了劳力的;接受礼物的人故此客气滴答谢送礼人“不好意思,让你费心血了”;

      其二书写为“劳慰”是对的,如读写成“劳委嗯朗嘎”也对,是“辛劳委屈了你”或“难为”了您的意思。

      40多年前曾有机会聆听黄陂横店小学我的班主任李方茂老师,后又有武汉教中学的一位李传忠(音,老黄陂人)老师讲到过怎样听懂黄陂方言的有关指教。理解其意:黄陂地处江北江南交界之处的北埔,“北侉南蛮中间噶(夹)”,黄陂方言应该是南北接土相融的“结合体”,俗称“噶(夹)生话”。黄陂方言在南方语系中一般是表达比较准确的,因此解释时不能离开北方语音、语系太远,也要根据整句语言环境、语言对象所表达的语义,即原本意义,才能听懂而不至曲解黄陂地方方言,否则就会形成不能准确理解,而造成言不达意,或“风马牛不相及”、毫不相干的“胡言乱语”。至于有些史书文献中记载的所谓黄陂方言为什么字面游离甚远,甚至根本就是错误的“方土白字”?因为记述这些方言的文人,或是按照朝廷或官府布置的任务简单搜集,未及严格斟酌考证就仓促成文,他们不一定是黄陂本地的人,或因历史沿革产生歧义,因而在记载方言时难免出现以讹传讹的假象、乱象。

      另外,还有其他网友如不想读书等,问过我其它几个常用的黄陂方言词组,有什么来历或典故?如“凤凰人情”是不是就是“顺风人情”或“顺水人情”,这样理解其实也不为错,但要更准确地接近原意,应该解释为——“奉还人情”与“奉和人情”(奉承亲和、随和)。这确是有典故的。黄孝地区曾流传过一个悲情故事:一年发大水时,有一商人落水,多亏附近渔家划船相救,被救的商人感恩戴德,伏地叩首,诚表谢意曰:“救星大人恩重如山,卑人定将终身莫忘。无奈今银钱失落水中,无以报答。家中贱内已怀,如得一男,尊拜救星为终生恩父,日后也好为恩人养老送终。若得千金,如不嫌弃,愿许配令郎为妻,但不知意下如何?”渔家闻之答曰:“吾妻尚未落怀呀。”商人答曰:“愿上天赐福,早得贵子,卑人愿等喜讯就是。此番重生,天恩人情,定当骨肉奉还,不然天道不容。”见商人重情重义,渔家畅怀答应。商人又告知家住何村何庄,拿出怀中的一对玉蝉,取出其中一只作为定亲信物凭证,方更衣启程。然渔家十七年后才得一子。不料苍天无情,渔家连年遭难,渔民落得孤身一人,贫病交加,遂将年仅不足一岁幼子送往商人府上。当初一言既出,今日驷马难追。商人夫妇虽有难言之苦,倒不食言,权当己出,精心抚养。谁知好景不长,商人夫妇先后重病,临终之前将玉蝉带遗嘱留给女儿,随后百年归去。时年已满十八岁的女儿得知幼子是父亲所许的小丈夫,哀怨不已。无奈何,只好亲手抚养幼子,互称“姐、弟”,送其读书。前后又过十八年,幼子长大成人,进京赶考得中新科状元,除皇上赐予的“状元府第”金匾高挂堂前外,还将皇上赐予的“凤冠霞帔”敬赠给本应该成为状元夫人,却成了后继的所谓“高堂”上的“姐姐”,“姐姐”原本以为熬出头来,闻讯大喜,谁知状元郎携带着朝廷大臣的千金小姐回得家来,准备即日完婚。“姐姐”只能空喜一场,一十八载的苦苦煎熬倾刻间付之东流,变成了一场悲情结局的春梦。对镜空悲,人老珠黄,不由心灰意冷。在强忍悲怨中祝福了一对成配佳偶的新人后,可怜的“姐姐”拿出了怀中父母遗留的玉蝉,交给了宫廷千金——迎娶进门的新媳。随后难抵急火攻心,饮恨吐血身亡……

      这就是黄孝地区流传的著名民间传说《玉蝉恨》,这也是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终身”,拿儿女婚姻大事做“交情”的所谓“奉还人情”的血的教训。虽然封建社会男女地位不平等,但吉祥文字一贯将有身份地位的女子比喻为“凤凰”,如以上传说中就有皇帝赐予的“凤冠霞帔”,由此“奉还人情”也渐渐变音而演变为“凤凰人情”,日久天长就渐渐远远流传开了。那么,“凤凰人情”在语义上就比一般的“顺风人情”或“顺水人情”的礼性情份上要显得略许深厚一些。

      概言之,黄陂方言确有一部分有一定来源出处,但不一定都有典故,只有少部分抑或挟有生活故事传说支撑。一般属于民间交流中自然形成或约定俗成而广为流传的地方习惯性语言。简单来说是有限区域内“民间俗话”的一部分。因前些日子上网看帖多是凌晨,确实感到很瞌睡了,未能及时回复朋友,现在也太晚了,其它暂不一一作答。谨此致歉。


附 原帖链接地址:解析“多谢废黎”与“劳挽嗯朗嘎”(2)-〖风土人情〗

                      https://www.hprx.com/thread-193308-1-1.html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17-1-7 10:31:50 | 只看该作者
方言的字也不好确定,有的只有音
3#
发表于 2017-1-7 11:56:14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只要读音准确,字面上怎么写,没有绝对准确,只有更接近准确。我比较认同杨老的注解。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7 21:27:39 | 只看该作者
德德 发表于 2017-1-7 10:31
方言的字也不好确定,有的只有音

感谢德德关注参评!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7 21:35:40 | 只看该作者
QYX黄陂老哥 发表于 2017-1-7 11:56
我认为,只要读音准确,字面上怎么写,没有绝对准确,只有更接近准确。我比较认同杨老的注解。

感谢!···
你说的“要认识和发掘黄陂方言,建议要将现代人的语言文字知识,植根于本土,朔原、朔典,保真、保土。”这个非常正确!

QYX黄陂老哥 发表于 2017-1-7 15:59
不难看出,你在语言文字上很有一定的功底。我也做过几年语文教师,不过只有早年的一个师范学校学历,不能 ...

      这个完全同意的。黄陂方言也不能孤立起来看待,要把它放在一个较大的语音范围内来分辨探讨。比如说,黄陂把外婆叫“咖咖”,其实上海人也有叫“咖咖”的;但我们黄陂说的回家,就是回家,而上海人却一并说成是“围咖”。这些语言演化的共性和个别性,是值得注意的。
      楼主还是受了普通话的影响,说“力”是四声音调,属仄声,其实“力”在黄陂往南多数地方都是和“立正”相同读“重度二声”、阳平(比一般阳平重)的。至于“累”,不用“利”来做通音还真的不好读成黄陂话,要么用“励”从字面上讲就有点接近含有力气的原意了。“废黎”的黎,是阳平不错,但接近汉口城里的口音,重度不够,没有真正的黄陂话爽快有力,而且从字面上讲,如果写入文学作品的小说中,就一点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完全成了“浑话”、“废话”,就是鲁迅先生写的小说、杂文中的那有些带日本话又带绍兴方言的话,也是尽量从字面上就要能够看懂基本大意的。
      文字本是记载传承方言的工具,不然怎么能做出大众层面的文字记载?都是一些看不懂意思。还要找人或工具书做翻译的“杂文滥字的土话”,方言岂不就成了隔一步就看不懂的“密码”了?那文字对于方言还有什么意义?
6#
发表于 2017-2-2 22:21:12 | 只看该作者
劳慰 的解释是对的
关于方言发音问题和文字表达问题确实是个问题
在北乡 劳慰 发闻音 陂南发喂音
表示感谢、打搅之意!
7#
 楼主| 发表于 2017-2-3 00:29:03 | 只看该作者
路人_zEbzF 发表于 2017-2-2 22:21
劳慰 的解释是对的
关于方言发音问题和文字表达问题确实是个问题
在北乡 劳慰 发闻音 陂南发喂音

客气了,阅读回复深受裨益,诚表谢意!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手机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