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论坛

[人文黄陂] 乡愁之五:度尽劫波的半截军毯

  [复制链接] 16
回复
2977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25 01:34: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轻吹 于 2016-9-25 01:46 编辑

乡愁之五:

度尽劫波的半截军毯

作者   李遵厚


我收藏有一床饱经战火硝烟的半截军毯。这是一条黑底墨绿带有白色线条方格的呢毯,原产自俄国。今天看来,军毯已没有鲜艳的色彩,附着的绒毛也早已退尽,只剩下粗呢羊毛纤维的织物。但它是父亲李威留给我们唯一的遗物,已经历经了82个春秋。

父亲李威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生在黄陂县王家河李家大湾一个普通农户人家。曾就读文普通中学堂,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7年秋,26岁的李威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科四期二连毕业后,赴广西,在广西军官学校任教员。据《李宗仁回忆录》第二十二章记叙,当时广西桂系军队,已编为广州国民政府中央领导,北伐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北伐开始之时,李威在该军第二路军第七旅任职。第七旅从桂林出发时,李威买了一床俄制墨绿呢毯子,白天行军作骑马垫子,晚上为行军床上的铺盖。

北伐出征时,正是初夏,六月的江南阴雨绵绵。这床毯子跟随李威,由桂林打到衡阳、长沙,直至湖北。此时李威在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第七旅(旅长胡宗铎)任团长,攻下汀泗桥、贺胜桥后,直逼武昌。

攻打武昌的总指挥是李宗仁。攻打武昌城的军事力量有北伐军第一军、第四军和第七军,任务分配为:第一军进攻武胜门和忠孝门;第四军攻打宾阳门和通湘门;第七军胡宗铎部攻打中和门、保安门和望山门。李威所在的团接受了攻打任务。武昌城墙甚高,护城壕沟很深,北伐军组织3次攻城,使用木梯数百架,竹梯几十架,组织奋勇队,昼夜兼攻,皆无功而返。之后北伐军采取围城之计,终使城破,活捉守敌刘玉春和陈嘉谟。此后第一、二、三、七军东进江西,李威随第七军一路前行,血战德安、王家铺。但攻打南昌的第一、六两军,都有败绩,后来又组织第七、三、六、一、四军反击,才将南昌克复。后又分东路军、中路军、西路军对北军作战。李威为中路军第七军李宗仁领导。

李威戎马生涯最辉煌的一页是随第七军沿陇海线南下参加保卫南京的龙潭之战。此战是关系北伐军生死存亡的一次战役。1927年夏秋之间,号称五省联军的总司令孙传芳,在江南被北伐军击败,纠集残部16个师、6个混成旅共十万人马,在南京下游的龙潭渡江攻击北伐军,企图重新夺回南京、上海。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率9个师分三路会攻龙潭镇,守备双方战况惨烈,该镇得而复失者三,方圆数十里地炮火遮天,共激战7个日夜,俘虏孙军4万余人,孙传芳部几乎全军覆没。这是北伐中经典的名战。是役家父李威属李宗仁的第十九军第二师师长,他亲临指挥战斗,因战功卓绝,在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被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嘉奖,晋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衔,时年36岁。

1929年蒋桂战争,桂系失败。李威遂卸甲归田,决心不再从政,期间蒋介石曾招见,许以专员之聘仍不出山。后致力于工商之业,开始实业救国之道。先后开办了上海华德牛奶公司、汉口长江饭店、新华机器米厂、恒益服装厂、武昌新新制革厂等十余家企铺。

1938年武汉沦陷,李威带全家回黄陂避难,不久被黄陂维持会汉奸组织带走,软禁于木兰山达两月之久。此时,日寇采取“以华制华”策略,到处搜罗社会渣滓,组成伪政权。黄陂有一些散兵游勇,投靠到游杂武装袁绍奇的门下,他们想拉李威下水,投靠日伪,被李威严词拒绝。李威同时又很耐心对他们晓以大义,告之他们要为国家流血、战斗。并明确地说,你们为了吃饭问题,当汉奸为日寇卖命真不值的,你们的子女后代都不会原谅你们。要当兵,我带你们找中国军队,打日本去。”

几经周折,李威终于将这批人马带到黄冈三里昄,交给了李宗仁驻防的第五战区,增加敌后抗日武装力量。此后,李威重新穿上戎装,李威任第五战区鄂东第二十一游击纵队司令、中将总参议、教育长、鄂东游击干部训练班主任,踏上了敌后的游击战场。

敌后游击武装,像一把尖刀插进日寇心脏,当时抗日军队约二万余人,包括中共张体学的第五大队,装备齐全,士气旺盛。1939年上半年,驻汉口日酋池天龙,纠集日寇1000余人,大炮10余门,机枪100挺,妄图摧毁鄂东抗日游击根据地。我军遂作严密部署,国共两军共同作战,两天就结束战斗,一举歼灭日军400余人,活捉日军6人,缴获步枪300余支、炮5门、机枪13挺、指挥刀30余把、军马5匹以及其他战利品。1941年冬,日寇又纠集300余人进犯,我军设伏,歼灭日军60余人,缴获步枪60余支,机枪3挺,小钢炮1门,子弹5箱。先后两次大捷,鼓舞人心,增强了敌后军民抗战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就在这段时期,李威意外去世,国府在鄂东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各部门、各方面的重要领导人蒋介石、李宗仁、白崇喜都送了挽联、挽幛。事后的灵柩由20位民夫昼伏夜行兼程送往黄陂李家大湾老家,另有一排士兵沿途护送。因黄陂是沦陷区,是日伪势力,怕出意外,只好打上火把晚上赶路,经过半月艰辛才到达老家,葬入山岗棉花地。

1958年我考取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因铺盖很单薄,母亲便从樟木箱底拿出一条黑色粗毛呢小毯子,捆进我的行李卷中。一时昏暗房间弥漫着浓郁的樟脑丸特有的芬芳香味。母亲对我说:“这是你伯伯(黄陂人习俗,把父亲称为伯伯)先前打仗骑马用过的,你身体不好,拿去挡风御寒吧!”

在华中师院学习四年期间,我一直使用这床军毯。尤其是我院两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项目,它发挥了重大的重用。1958年我院参加修建京广复线路基工程,白天上工地挑土筑路,晚上睡在丹水池一仓库内的水泥地上,当时天气很冷,水泥地冷冰冰,仅铺上一层薄薄的草垫,学生的铺盖却很单薄,其艰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第二次1960年到云梦县下辛店修筑汉丹铁路车站的任务,住宿更差,晚上睡在农民堂屋铺有稻草的泥巴地上。幸亏我有军毯,才得以度过这两关。4年后,我毕业教书,发工资后当即买了两床新棉被,才将这军毯收藏起来。这床身经百战、度尽劫波的军毯,从此跟随我50载,成为我的家藏宝物。

新千年来临之际,李家大塆台胞李元丰先生(字展飞,系台湾黄陂同乡会理事)出资在湾后黄土岗上修建“李家大塆列祖列宗陵园”,作为全村公墓。每家原先祖坟,早在1958年平整土地时深埋地下,祖先遗骸早已无法辨认,各家只能在原地捧把土,修坟立碑,以表心意。族人建议筹建李威坟冢,于是请友人按贺胜桥北伐纪念碑样式设计高二米一的西式墓碑。墓碑呈立柱四方形,麻灰色大理石原材,碑文上书有“辛亥先驱  北伐宿将  李威”字样。
  
是年清明节前,举行衣冠冢安放仪式。我将李威的军毯裁为两段,一段入土安葬,另一段留下作传家宝物。这已有82年历史的家庭文物,将是我们李氏家族永久的宝藏之物。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16-9-25 08:07:06 | 只看该作者
果然厉害,李老乃将门之后。
3#
发表于 2016-9-25 09:19:18 | 只看该作者
抗日先驱。
4#
发表于 2016-9-25 11:59:37 | 只看该作者
宣传正能量,愿华夏后辈以李老为榜样甘洒热血兴中华
5#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17:09:2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大家好!俺先代表李老师谢谢各位的光临、评论以及加分鼓励!
李老师过后一定会亲自给各位回复答谢。
6#
发表于 2016-9-25 17:48:34 | 只看该作者
貌似黄陂的很多人物志,黄陂志一类的都是裴高才在收集整理,李老这些资料对于黄陂变迁也是重要的财富,可以联系沟通整理或者出书一类的
7#
发表于 2016-9-25 19:48:53 | 只看该作者
图片能上传不??
8#
发表于 2016-9-25 20:36:12 | 只看该作者
一杆到底 发表于 2016-9-25 08:07
果然厉害,李老乃将门之后。

一杆君;谢关注.先公李威是王家河农民的儿子.他16岁走出望鲁学堂,只身到省城求学,先后参加武昌首义,北伐战争[为黄陂首个中将],和敌后抗日战争,他是黄陂人民培育的民主革命时期高级爱国将领.
9#
发表于 2016-9-25 21:01:26 | 只看该作者
德德 发表于 2016-9-25 09:19
抗日先驱。

德君:先公为李宗仁领导下弟五战区,鄂东游击总指挥部,第21纵队司令,教育长,国府中将总参议,干训班中将班主任.
10#
发表于 2016-9-25 21:24:10 | 只看该作者
whcjhqq 发表于 2016-9-25 11:59
宣传正能量,愿华夏后辈以李老为榜样甘洒热血兴中华

w君:先躯们的热血,换来今之幸福.沿着先贤脚步前进.谢点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手机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