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论坛

六指店上的钟声读书声

[复制链接] 1
回复
1934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5 02:4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发:六指店上的钟声读书声     
http://bbs.cnh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565251&fromuid=12730830
(出处: 汉网社区)
作者  望江斋(李遵厚)

六指店上的钟声读书声

陂邑东乡六指店,座落在云蒸霞蔚、碧波涟滟的武湖东南隅,它是一个古老的滨湖水码头集镇。昔日内河武湖航道经此镇可达仓子埠、许桥、普安寨,入长江可抵汉口王家巷码头。六百年前明洪武年间,此镇就已开埠。古集镇上仅有两条主街和一条横街僻巷。共和国肇建,该镇成为六指区治所、党、政、工、团等机关皆驻此,又新建了中、小学校、卫生院和邮政代办所、粮站,街区有很大发展。市面上杂货、布匹、粮行、药店、饭馆、照像馆百余家店铺比肩而立。逢集四方客人肩挑、车载运来山货、土产摆满街道,任人挑选。一时成为黄陂东乡最热闹的袖珍重镇。一九六二年经过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災害,国民经济正处于调整恢复时期,当年九月,我从华中师院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尚属孝感专区的黄陂县六指店黄陂十中教书,早已半个多世纪了,回望走上人生工作首站,那峥嵘杏坛的万象种种,记忆依稀如昨。随着时光的流驶,仍叫人难已忘怀。

简陋设施  艰苦年代

黄陂十中建在汉麻省级公路上的三等小站什仔铺站,通往六指店的一条土路末端。象一个悬空孤岛。离店尚有一里之遥,四周遍地是贫脊黄土岗,晴时括风黄沙弥漫,雨天一脚金泥。黄陂十中校园全部由抵矮的红砖平瓦房组成。校园座北朝南,建有三排教室,一排作办公室和行政用。小路另一边,还一长排学生宿舍,厨房是由一民居改建的,最后一排为单身教工宿舍。此外还一间远离生活区男女土厕所。校园最前面还设有两个蓝球大的操场,一副篮球架,一个沙坑,并无其他体育设施和用品。这是一个无校门、无围墙、无一棵树的全日制中学。也是全县四个重点中学之一。其它为半日制的农业中学。六指百姓以此为荣。

十中的学生来自六指全区,经过严格挑选他们来自蔡榨、甘棠、骆驼铺、石门店等湾镇,离校十余里,五百余名学生全部住校。黄陂发展不平衡,六指区还未通水电,农民还未完全解决温饱,学子衣食皆拮据困惑,学生食堂只负责用大瓮蒸学生土罐钵饭,一日三餐皆如此。每月收五角钱柴薪费。食堂无蔬菜供应,学生每周自带咸菜、干菜解决。有时主食大米接不上,只好用红苕或干瓜薯片代替。在讲台上放眼看去,尽是面带菜色瘦削的鄂东学子,无一肥胖高个青年。但那大大黑眼眸,求知的欲望的眼神,着实叫人可爱。学生穿着得体,男生或蓝或灰。女生上着带碎小红花图案,再配一对小短辫,天生笑靥、不乏青春靓丽气息。男女生全班青一色的赤脚大仙,晚上就寝时,才打盆塘水洗脚曳屣就寝。女生则可到食堂领一大瓢热水回寝室洗用。每天晚7时至9时,教师须下班辅导学生,学生四人共同用一盏带有玻璃罩煤油灯。各班由生活委员到总务处领取煤油,再分发到各小组使用。每当撑灯时分,各教室煤油灯齐开,那幽黄的亮光,在黑黢黢校园形成一束束风景线,同时也 开莘莘学子的知识殿堂的心扉。有时因学生的头太靠近灯盏,不小心将头发烧焦。下晚自习后,鼻孔粘黑煤焦油,学生相互揶揄说,“点个煤油灯,连鼻子也沾了“香盈”,每晚自习时,周维新校长,熊国龙书记也打着手电筒深入亮着煤油灯的各教研室。如此克勤克难环境,学生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真叫人欣慰极了。

敬业群体 淳朴学子

晨曦东方鱼肚白时分,校园开始活跃起来,校工小傅按时拉响挂在走廊尽头的小铜钟,那浑厚清脆有节奏地响起,十二个班教室传来朝读课琅琅的读书声,有的诵读古文古诗,有的在齐读俄语单词。这声音好似一条清澈的小溪弹着欢快的乐曲。随后进入早操时间,各年级二十四支队伍,笔直肃立举行升国旗仪式。音乐教师拿着教鞭,指挥合唱带有陂音尾韵的童声,煞时空旷的田野上响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血肉做成新的长城……”,稚气天籁童声震荡时空。仰望飘扬在蓝天白云中的五星红旗,更加激励鄂东学子向上精神。学生吃过简易早餐后,上午四节课。各班讲坛上活跃一支年轻、敬业的师资队伍。他们是毕业于华师中文系的李遵厚,化学系的郭碧贤,武大中文系的高章恩。武师中文系的周汉禾、王守国。地理系的易志象。还有其他一些过得硬的老教师。农家子弟求知欲望高,学习自觉。他们思想单纯,大都以考取县一中或孝感师范或参军为自己最大志愿。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合格人才为己任,服务于黄陂的教育事业。

正规教研 活跃校园

全校教学安排,由长满络腮胡子的肖定远主任负责,他非黄陂人,说满口江夏县口音的中年人,曾在武昌明伦街念过书。他抓教学管理,备、教、改、导、析很深入,很在行,每月各科开展公开课、研讨会不断,学术空气浓厚。各科的知识墙报,丰富多彩,深受学生欢迎。每月计划组织学生看一次露天电影,届时学生不上晚自习,请来县电影放演队,这在当年资讯不发达,农村文化娱乐欠缺的年代,简直像过节日一样。银幕掛起来,场地中央最佳地段安放几排籐椅,是给镇领导和镇上邮局、供销社、照像馆负责人留座的。邻近湾子也扶老携幼,蜂湧而至,上演片子是《上甘岭》、《女篮五号》、和香港、印度等境外故事片。即使是抄现饭,重演的旧片,也无一人退场。学生观后,组织讨论,写观后感,兴致颇大。

县教育局常下来检查工作,组织全县大规模公开课。那年四月在木兰山下的三中举行百余人参与的语文公开课。我校派教导主任肖定远、语文组组长王一非和笔者三人参加。在那圣山仙水的山麓,举行为时一周研讨会,孝感地区教育局派来专家指导。由华师某校友主讲文言文《周处》,公开课很成功,受到各方好评。会上还就如何讲古文、如何落实语文基楚知识,各校同仁会上、会下争鸣,各抒已见,进行有效交流,大家受益匪浅。

记得当年盛行《红岩》小说刚出版,校图书管理员向云老师,他是武汉部队胜利文工团转业到黄陂工作。由他倡议,排演《红岩》江姐在狱中片断的三幕话剧,剧本由老向和高章恩编写。连脚色都已分配到人。还初步排练一场,可惜后来暑假全县中小学教工集中到县一中,参与“四清运动”。会后有些教师分配到他校,各自东西,此事就流产了。钩沉五十四年前的青春流年,不也是暮年乐事么?

【作者】李遵厚  【电话】1365984438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02:51:35 | 只看该作者
年届八旬的李遵厚老师在汉网人文武汉版块发表此帖子后,说——当年鄂东学子(黄陂10中)怕有的快到古稀年头,我将行踪告诉之,在人生暮年尚否见最后一面?
太感人。谁能帮八旬李老师圆梦?
恳请当年黄陂10中的学子或者知情者与李老师联系,或在此跟帖。八旬李老师想念你们。
非诚勿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手机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