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论坛

黄陂论坛 门户 查看主题

母语系母乳

发布者: 185075287 | 发布时间: 2017-3-19 20:17| 查看数: 28497| 评论数: 5|帖子模式


   母乳和母语有区别吗?

  我们的母乳就是炎黄的母语,一代又一代,我们努力学习母语,就是啜吸着母乳。它们一个系物质,一个系精神,如果二者在我们的心中交融了,便属于有了良好的教养。

  在一些人的意识里,往往狭义地以为教养就是指人在严格的说教下成长而来,殊不知,最好的教养是从读书而来,它不仅让你纵横方圆了解世事,而且通过专心而耐心的品嚼,培养你的是一颗宁静而清灵的心。

  虽然我们的学科分类繁多,但任何学科的起点是以母语为前提。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字,其它学科的知识很难让人去理解和接受。

  汩汩流淌的母乳,哺育的是人们对母语精准的运用。如果说,一个对汉字马虎的人,很可能就是一个粗糙的人。试想,一个连如何去精准表达主观意识,如何说给别人去正确理解都是马马虎虎的,细腻而执著从何而来呢!

  反过来,一个在字词句上面特别讲究的人,肯定是有着文字洁癖的,正因为他有此洁癖,伴随而培育的情商也是细腻的。

  可见对字词句的重视或洁癖尤其重要,否则,人类的语言逻辑会被搞乱套,人类的交流会产生很多歧义和误解。比如,我们湖北的地方语言形容一个人傻是个苕,有很多把“苕”写成“勺,”试问,你那个“勺”的词义是什么?苕是甘薯、红薯的别称,苕的淀粉成份很重,而头脑清灵的大脑绝对不是头脑像浓缩的淀粉——一团浆糊。可见,湖北人对傻的精准表达应是苕。

  对字词句的洁癖,还能引发丰富的思想。如果思想得不到丰富,也可能陷入一种僵化和死板。比如,当我们把渔民打捞鱼时说成是打捞一片欢歌,把痛苦的人说成身背有沉重的大山,而在死板的人那里,会产生诸多质疑:歌是声音,如何打捞?人在山面前那么渺小,何来人背山呢?试想,生活的美好如果缺乏这类丰富的思想和描述,该有多么大的缺憾!

  鉴如此,面对孩子处在识字阶段,千万不要把孩子出现错别字和表达不清当是小事,只有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弄明白每个词的词义,才会加快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也使他们逐渐明白母语就是母乳。


最新评论

QYX黄陂老哥 发表于 2017-3-20 07:54:52
同样是方言取音,“勺”,黄陂人讲的是“调羹”。而用红薯的“苕”更恰当,因为“苕的淀粉成份很重,而头脑清灵的大脑绝对不是头脑像浓缩的淀粉——一团浆糊。可见,湖北人对傻的精准表达应是苕。” 语言表达要尽力地力求接近精准。《母语系母乳》楼主讲得好!
185075287 发表于 2017-3-22 22:30:48
QYX黄陂老哥 发表于 2017-3-20 07:54
同样是方言取音,“勺”,黄陂人讲的是“调羹”。而用红薯的“苕”更恰当,因为“苕的淀粉成份很重,而头脑 ...

谢谢老哥认可。
杨铭志 发表于 2017-3-23 00:50:24
本帖最后由 杨铭志 于 2017-3-26 00:06 编辑

      文章标题很有讲究,整篇内容也写得非常好,拜读学习!

      国家有主体母语(中华汉民族人口最广,固以汉语为中国通用母语),方言是其支流。有些方言后人慢慢读变化了,如楚剧的“迓腔”、“悲迓”,有专家查证过:这个字不能直接读成“牙齿”的“牙”或“雅致”的“雅”。荆楚一带的古人读法这个“迓”字的发音是舌头往口腔上颚卷着发出的“呃啊”,就像黄陂人说“小伢”的“伢(呃啊,阳平声)”字,只不过音调是去声(四声),就是我们平时土话管聋哑人叫“哑(呃啊)巴”的“哑”一样。我原来也不知道,上次有个老人来听我们票友的楚剧,就说你们唱的是“悲迓(呃啊)”,我是突然第一次听到这两个字有这样的发音,怕是外地语言的区别,就没敢问他老人家。最近我看到壬塞署名的一篇以“迓腔”为文章筋骨写的中篇散文,就专门讲明了这个读音的来源。而现在有的人就直接写成了文雅的“雅腔”,也有写成“哑腔”的,这就更离谱了,这两个字都是上声(三声),“哑”是失声的意思,还怎么能有“腔”呢?
185075287 发表于 2017-3-25 22:45:00
杨铭志 发表于 2017-3-23 00:50
文章标题很有讲究,整篇内容也写得非常好,拜读学习!

      国家有主体母语(中华汉民族人口最广 ...

哦,这个我还不知道呢,学习了!
杨铭志 发表于 2017-3-26 00:19:30
185075287 发表于 2017-3-25 22:45
哦,这个我还不知道呢,学习了!

嗯,孝感、黄陂、黄石、黄冈、、浠水及鄂城一带演唱楚剧的多,都应该是那位作者壬塞所说的读法才对(沔阳因有南路花鼓戏,估计其方言发音可能会有点区别);总之,汉语中方言发音名堂多,说错读错都不为稀奇。谢谢你的回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